确保非现场考核公平公正 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参加艺考做好兜底保障
教育部部署做好艺术类专业招考工作
3月12日,教育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及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采取有效举措,切实做好今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确保非现场考核公平公正,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参加艺考做好兜底保障。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0年全国艺术类专业报名人数预计为115万,前一段时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高校均推迟了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疫情防控斗争进入关键阶段。各地各高校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招生考试工作,继续坚持把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防止校考引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原则上2020年高考前不组织现场校考。
会议明确,有关高校要结合不同专业人才选拔的特点,本着注重科学、严守公平、切实可行、保证安全的原则,科学制订校考工作方案,稳妥组织实施,切实保证人才选拔质量。高校科学研究论证后,要尽可能缩小校考专业范围。对于确需组织校考的专业,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鼓励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于专业性强且拟继续组织校考的高校,鼓励先通过提交作品、网上视频面试等非现场考核方式对报名考生进行初选,在高考后再组织现场校考。有关高校要为农村和贫困地区等不具备条件的考生提供参加考试的兜底条件保障。具体方案由高校自主确定。所有艺术类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由高校根据考生艺术专业课成绩和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会议强调,各地各高校要严守招生考试的公平底线。高校要科学制定非现场考核方案,严格考试过程管理,确保考核公平公正,确保考试方式调整不影响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在具体举措上,教育部明确,考生提交作品时,要根据学校远程网络平台统一制式要求,完成相关作品录制后立即上传,不得进行编辑处理;在实时网络视频考试时,高校要运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措施加强对考生身份的核验,并采取随机抽题、实时交流等方式,严防“替考”等考试作弊行为;所有录取的考生,高校应在开学后3个月内进行复核、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提供虚假作品材料、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行为的,取消该生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同时,高校要严格规范对评委的选聘、培训和监督,逐一签订利益关系者回避责任书,严格规范测试程序,考试过程要全程录音录像。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加强对相关高校在本地考试组织工作的统筹管理。
此外,教育部要求高校积极采取措施,体现人文关怀。对一些农村和贫困地区等网络条件不足或无智能终端的考生,进行兜底服务保障,不让有才华的考生失去机会。上述考生可向高校提出申请,由高校出面协调生源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为考生免费提供视频作品录制服务等。高校不能对考生说“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能对高校说“不”。各高校、考试招生机构专门指定联系人,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专门处理困难学生问题。
会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精心做好宣传解读工作,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积极宣传相关考试和录取政策,高校要及时发布招生简章和相关考试时间安排,让考生和家长充分知晓。 教育部将从3月16日起,专门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上举办为期一个月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网上咨询活动”,组织所有开展艺术类专业招生的高校参加。考生可通过访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网页及微信公众号进行咨询,届时高校将安排专人解答考生关心的问题。
据悉,目前,各高校正结合当地疫情防控总体安排,研究制订校考工作方案。高校将于近日陆续在本校招生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指定渠道发布本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和相关时间安排,多数高校在3月底前均可公布。教育部建议各位考生关注相关高校招生简章,按照学校要求提交作品或参加网上视频面试,同时安心准备高考文化课考试。如报考院校有要求,高考后可按学校通知参加现场校考。教育部门和各相关高校将全力做好考生服务。(中国教育报记者 万玉凤)
疫情下的艺考如何兼顾安全和公平?
如何优化艺考体系,公平科学选材?
来听听专家如何解读——
疫情下的艺考要兼顾安全和公平
今年春季暴发的新冠病毒疫情给学校正常开学带来了困难与障碍。为加强对疫情的防控,教育部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等出台了多项措施,推迟高校、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学,以减少人员聚集,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这段时间也是高校艺术类专业(含音乐、美术、表演、舞蹈、编导、播音主持等专业)学校考试的时间。如按原计划开展校考,将不可避免引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考生聚集,可能会带来疫情传播的风险。所以,教育部在春节前即下发通知,指导各地高校按照疫情防控需要,推迟原定在此期间举行的艺术类校考等工作安排,及时化解了大规模集中考试可能带来的风险。
现在疫情已经得到极大控制,但是离彻底解除还有一段时间。现阶段立刻开展校考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未得到准确信息的考生和家长存在普遍焦虑。鉴于各地省级统考已基本组织完毕,建议高校在保证专业性、科学性、公平性的前提下,采取以下多种方式对2020年艺术类专业考试方式予以调整,以尽快推进艺术类专业考试有序进行。
一是在考试内容上,进一步缩小校考的专业范围。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省级统考已涵盖的专业,高校一般应直接使用统考成绩作为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确有必要补充考核的艺术类本科专业,高校应面向省级统考合格生源组织校考”。所以,对专业考试要求相关度不高的专业,如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类等专业,建议高校改为按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对于专业考试有一定基础性要求,同时省统考已经覆盖的美术学、设计学等专业,建议高校采用省统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并参考高考文化课成绩综合考虑、择优录取;对于专业考试校际差异较大,同时省统考未全部覆盖的戏剧学等专业,建议高校或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或使用有关省统考成绩并综合高考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二是对于必须要以校考方式来进行的专业考试,可以在考试形式上充分挖掘互联网等技术的潜力,尽量采用非现场考试方式。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基于这些成功经验,建议高校采取“提交作品、考评分离”的方式来进行考试,即考生按要求录制本人作品并提交,学校组织专家通过zoom等平台进行云评分。对于不具备录制视频条件的考生(如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考生),高校可通过协调资源等方式来帮助其录制视频。
三是对于必须要进行现场校考的专业,建议利用省统考成绩等对学生进行多轮筛选,以减少参加最终考试的考生人数;同时在安排考试时间时,尽量错峰组织考试,避免考生大量聚集。少数高校、少数专业可考虑安排在高考后组织。
综上所述,新冠病毒导致的疫情一方面给正常的艺术类考试带来了干扰,但另一方面,也给艺术类考试改革带来了机会,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加强了艺术类考试的标准性与公平性,并兼顾了部分高校的特殊要求。(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中心 刘嘉)
优化艺考体系 维护公平科学选材
受疫情影响,2020年艺术类校考工作在春节后暂停。近日,教育部对做好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多项举措,给焦虑的考生和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目前我国艺术类专业高招采取专业考试加文化课考试的模式录取。专业考试又分为省统考和校考。按计划,各省的统考已基本完成,往年举办校考的时间现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疫情,教育部因此指导高校对校考安排统筹调整:一是进一步缩小校考专业范围,二是推广非现场考试方式,三是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这是在广泛征求高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艺术类专业特点,突出科学性、公平性要求而采取的有力调整,有助于在巩固抗疫成果的同时,确保艺术类专业校考的安全平稳和科学公平。
这些举措虽出台于非常时期,但纵观教育部近年在艺术类专业高招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却又在意料之中,可视为教育部减少艺术类专业校考、严格招生管理和规范校考系列措施中顺势而为的必要之举。有助于推动包括艺术类专业在内的高校招生考试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提升我国高校招生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缩小校考专业范围并不只是单纯为了抗击疫情而采取的被迫之举,而是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发展的大势所趋。过去高校艺术类校考长期存在规模过大、效率低下、公平性受到质疑等问题。教育部近年来一手抓各省统考建设,使其已可以覆盖绝大部分艺术专业,同时力促缩小校考范围和规模。这些措施既保证了生源质量,又极大减轻了考生和家长负担,有力地维护了考生权益和高考公平。
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的实质是由直接报考、一次筛选改为统考+校考的分级报考、两次筛选。缩小考试规模后,评卷量和面试量大为减少,院校和专家们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全面考查进入校考的考生。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远程考试技术的发展也为艺术类专业非现场考试方式的推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仅从远程考试需要的条件来说,实时传送清晰的网络视频、利用手机进行网络直播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而艺术考生由于专业学习和展示的需要,对录制、传输视频、照片等操作普遍比较熟悉。
非现场的远程考试如何防范作弊,可能最令社会关注,而技术进步已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远程监管及核验条件已经成熟,可要求考生使用实名认证过的手机号码注册、参加远程考试,便于锁定身份进行核验;二是目前金融领域、民生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诸多远程身份核验,即便不使用实体身份证也可核验考生提供的身份证号与本人是否一致;三是可综合使用手机终端的GPS定位、摄像头、麦克风等进行实时数据监控。
完善和优化艺术类招考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一方面,举办校考的高校要始终将考试的公平性放在第一位。对身处农村、偏远地区等不具备录制视频条件的考生,高校要进行兜底保障,为其创造条件,还要加强校考的组织管理,有效遏制可能出现的作弊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尊重艺术专业与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和不同专业招生的特点,结合各校实际制定校考实施方案,使校考真正发挥出发现培育优秀人才的功能。(华中师范大学测量与评价中心 胡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