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港大「多元卓越计划」全解析:偏爱什么样的学生?规则一文读懂

[复制链接]
查看252 | 回复0 |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老师我考网 于 2025-10-13 14:27 编辑

作为香港大学面向内地高考生的核心提前选拔项目,「多元卓越入学计划」已运行近十年,其核心价值在于为优秀学生提供 “高考前面试、提前拿优惠” 的机会 —— 不仅能减轻高考备考的心理压力,更能为升学路径增加 “双保险”。

与常规的 “高考后申请” 相比,该计划的优势显著:

一是时间前置,部分学生可在高考前获得 “有条件录取”,无需等高考分数公布再焦虑

二是优惠加持,表现优异者能获得高考加分,降低录取门槛;三是双学位机会,可同步参与港大与剑桥、伯克利等顶尖高校的联合双学位项目选拔。

但需明确的是,该计划竞争极为激烈 —— 通过初审的学生多具备 “国内中高端 985 院校录取实力”,加分名额凤毛麟角,热门专业(如医学、法律、商科)更是极少提供加分。

本文将从 “选拔标准、申请流程、面试要点、优惠规则” 四大维度,拆解 2026 年申请关键,帮学生精准匹配定位。


72dad1f4eb7134a1ddfe9ab694fc7326.jpg

1
港大「多元卓越计划」偏爱这类学生?

港大对 “多元卓越” 的定义并非 “单一成绩优异”,而是 **“学术硬实力 + 综合软实力” 的双重突出 **,具体可分为 5 类核心人群,满足任一条件均可申请,但需注意 “越全面越有竞争力”。

1. 学术硬实力突出者:成绩是基础门槛

核心要求:高中阶段平时成绩(如模考、期中 / 期末)排名年级前列,尤其在省级重点中学的学生更具优势

隐性逻辑:港大通过 “学校背景 + 成绩排名” 判断学生的学术稳定性,毕竟高考发挥存在变数,而长期优异的成绩更能证明学习能力

注意:若成绩处于 “国内 211 院校吃力” 的水平,即便申请,后续也难通过初审,或因高考分数不达标错失机会(除非有国家级竞赛奖牌等 “硬荣誉”)。


2866730108956c3c67076e3ed2b5a7aa.png

2. 竞赛与学科特长者:差异化竞争力关键

认可竞赛类型学科类: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国家级 / 省级奖项

语言类: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外研社杯” 全国英语演讲 / 写作大赛等

创新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专利、丘成桐科学奖等

优势:竞赛奖项是 “学术潜力” 的直接证明,尤其国家级奖项能大幅提升初审通过率,甚至成为 “破格录取” 的关键。

3. 课外活动丰富者:展现综合素质与视野

优质活动举例公益类:长期志愿者服务(如社区帮扶、环保项目)、国际公益组织参与(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项目)

学术拓展类:名校夏校(如清华、北大或海外高校的线上 / 线下夏校)、模拟联合国(MUN)、学术论文发表

实践类:企业实习(如金融、科技领域的短期实习)、创业项目(如学生社团发起的小型商业计划)

核心考察:港大关注活动的 “深度” 而非 “数量”—— 例如 “3 年持续参与社区环保” 远优于 “一次性参加 10 个短期活动”,能体现坚持与责任感。

72b1bc2f922c20b28608ac419d8be5c4.png

4. 领导力出众者:团队协作与统筹能力

认可经历: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班长、社团社长(如辩论社、科创社)等职务,且有具体 “成果” 支撑 —— 例如 “组织校园文化节吸引 500 + 参与”“带领社团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考察逻辑: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面试核心环节,而领导力并非 “强势主导”,而是 “协调分歧、推动团队达成共识” 的能力,过往经历是这类能力的重要佐证。

5e094642fe589c87ebe03b6b2b0fd553.jpg

5. 文艺 / 体育特长生:补充多元人才画像

认可方向:文艺类(如国家级乐器考级、省级以上舞蹈 / 美术比赛奖项)、体育类(如国家二级运动员及以上证书、省级体育赛事前三名)

注意:此类学生需同时满足 “学术成绩达标”,特长是 “加分项” 而非 “替代项”,无法仅凭特长忽视成绩门槛。

68d9f7e507be9b7a8eda3ea5afeab619.jpg

2
2026 年申请全流程:时间线、材料与关键节点

「多元卓越计划」申请需同步绑定 “港大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流程分为 “报名 - 初审 - 面试 - 结果公布” 四步,需严格把控时间节点,避免错过关键环节。

1. 核心时间线(2025-2026 年)

bdf145f7b3df669617d31ec505b924e0.png
9503f0b04fb536d2159b65b07172162b.png

2. 报名材料与流程

(1)必备材料清单
港大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申请编号(需先完成常规申请,获取编号后才能报计划)

《多元卓越入学计划个人信息申报表》(官网下载,需学校核实成绩并盖章,确保真实性)


4a0c75171745d4bbfd0c641137b403f6.png


证明材料扫描件:
学术类:高中成绩单(需学校盖章)、模考排名证明
竞赛类:竞赛获奖证书(国家级需附翻译件)
活动类:课外活动证明(如志愿者证书、社团任职证明)
特长类:文艺 / 体育特长证书、作品集(如美术生)


(2)报名步骤
登录港大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官网,完成常规申请,获取申请编号

下载并填写《多元卓越计划申报表》,交由高中学校审核盖章

登录计划专属申请通道,填写个人信息,上传申报表及各类证明材料

提交后等待初审结果(通常 1-2 个月内会在系统通知是否获得面试资格)


02a7c8cb0beb425edb61bcf291a153d2.png

3
全英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考察这 3 类能力

面试是「多元卓越计划」的 “核心筛选环节”,形式为全英文无领导小组讨论(部分专业会加试个人问答),重点考察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语言表达” 三大能力,而非 “知识点记忆”。

1. 面试形式与流程

时长:每组讨论约 30 分钟(5-6 人一组),含 “审题 - 自由讨论 - 总结发言” 三阶段

题目类型:无固定范围,多为 “社会热点 + 学术思辨” 类话题,例如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传统教育”“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大学应该更注重学术研究还是就业导向”

考官角色:不干预讨论,仅观察记录,重点关注 “谁能推动讨论、谁能提出新观点、谁能协调分歧”。

2. 高分技巧:避开误区,突出优势

误区 1:抢话主导,忽视他人—— 港大不喜欢 “个人英雄主义”,频繁打断他人会被判定为 “缺乏团队意识”,正确做法是 “礼貌插话,先肯定他人再补充观点”

误区 2:沉默寡言,被动跟随—— 全程不发言或仅附和他人,会被认为 “缺乏思考能力”,哪怕观点不完美,也要主动表达,例如 “我有一个不同的角度,或许可以考虑……”

加分点:总结梳理 + 解决方案—— 讨论后期若无人梳理思路,可主动承担 “总结者” 角色,例如 “刚才大家提到了 3 个观点,分别是……,我认为可以整合为……,优先解决…… 问题”,展现逻辑思维与统筹能力。

fd8ea3114849af4c4eb530d5807a6f97.jpg


3. 专业差异化:热门专业更看重 “匹配度”

商科 / 法律:倾向 “对社会议题的敏感度”,例如讨论 “商业伦理” 时,需结合案例(如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医学 / 工程:侧重 “问题解决能力”,例如讨论 “医疗资源分配” 时,需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如分级诊疗)

文科 / 社科:注重 “批判性思维”,例如讨论 “文化传承” 时,需辩证分析 “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4
录取优惠与风险
加分不是 “保过符”,这些坑要避开

「多元卓越计划」的优惠并非 “无条件加分”,而是 “有条件优惠”,需明确规则避免误解,尤其要注意 “热门专业无加分、高考发挥是关键” 两大核心风险。

1. 两类优惠政策

加分优惠:表现优秀者可获得 “高考总分加分”(通常 10-30 分),但需满足 “附加条件”— 例如 “语文 + 数学总分不低于 X 分”“英语单科不低于 X 分”,且仅适用于港大 “指定专业”(热门专业如医学、建筑、法律、商科基本不提供加分)

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Offer):表现特别突出者(如国家级竞赛金牌、成绩顶尖的省重点学生),可在高考前获得 “有条件录取”,条件通常为 “高考总分达到本省一本线 / 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英语单科不低于 120 分(满分 150)”,达标后即可正式录取,无需再参与常规面试。

2. 关键风险提示

加分≠录取:即便获得 30 分加分,若高考总分未达到港大该专业 “加分后分数线”,仍会落选(例如某专业常规分数线 650 分,加分 30 分后需 620 分,若高考仅考 610 分,仍不达标)

初审通过率低:近年初审通过率已从 “疫情前的 90%+” 大幅下降,仅少数学生能获得面试资格,核心原因是 “申请人数激增,但港大录取名额有限”(2024 年港大内地录取约 400 人,较往年仅小幅增加,无 “扩招一倍” 的情况)

成绩是底线:若学生当前水平 “应对 211 院校吃力”,即便侥幸通过初审,高考分数也难达港大门槛(港大录取分数通常高于本省 985 院校平均水平),不建议盲目申请。



5
理性规划,精准匹配 “多元卓越”

港大「多元卓越入学计划」并非 “普适性机会”,而是为 “学术顶尖、综合能力突出” 的学生量身打造的 “进阶通道”。对家长和学生而言,需先理性评估

若学生成绩稳居年级前列,有竞赛 / 领导力 / 优质活动加持,且目标是港大或双学位项目,可尽早准备材料,冲击提前优惠

若学生成绩处于 “985 边缘”,无突出特长,建议优先专注高考,待分数公布后参与常规申请,避免分散备考精力。

最终,“多元卓越” 的核心是 “匹配”—— 港大想要的不是 “完美的学生”,而是 “有潜力、有特质、与港大教育理念契合” 的学生。

无论是申请计划还是备战高考,清晰定位、扎实准备,才是通往顶尖院校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