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新增43万毕业生,好专业≠好就业?2025就业数据出炉,择校选专业新趋势必看!

[复制链接]
查看430 | 回复0 | 昨天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3d6af53f66148c5a74fb2dca20120c4.png
从近年来全国参加高考人数及高校招生人数来看,未来高校毕业生规模仍将持续扩大!

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岗位对学历的门槛有所提高。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同时毕业生也更加积极有为!


2025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
部分行业如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等面临岗位需求压力,而新型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人才需求旺盛。青年群体就业压力较大,尤其是部分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工学与管理学构成本科毕业生的主体。机械、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传统与新兴专业,契合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需求。

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招生规模扩大,但因供需失衡(毕业生可带替代性强、课程实践脱节)逐渐面临裁撤风险。金融、法律行业竞争激烈,名校效应显著,“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更具优势。


专业与行业需求
从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应届生岗位需求量同比显著增加,全年增幅7.2%。特别是2024年下半年,增幅高达27.8%,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5年上半年,随着经济复苏和企业扩张,虽增长略有放缓,但对应届生的需求持续升温。

bfabc53d7785a87a3a41a7a7d68fae9d.png
教育培训/科研、电子/通信/半导体、金融及IT/互联网等行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增速较为明显!

科技与公共事业岗位的大学生需求增长强劲
2025届大学生岗位需求行业分布增速分化明显,科技金融、物业/商业管理和政府/公共事业等行业需求增速最高,新兴技术行业如工业自动化和智能硬件增长显著,而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增长相对缓慢。


17b5bcf5adc0e7bd9874720d41475310.png
从需求增速细分行业来看: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驱动人才需求,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10.5%)、互联网(6.3%)、计算机软件(5.5%)等科技相关行业占比超22%。

随着传统制造业转型与绿色经济、智能化发展的双向拉动,机械/设备、新能源、智能硬件等占比稳健。

食品饮料、保险证券等行业占比虽然低但较稳定,反映基础消费与金融服务的常态化人才需求。

2025届毕业生岗位需求特点:销售、技术、职能并重
d52c7e653b4d9ff1061a358c1e92f978.png
数字经济(如AI、物联网)技术迭代催生核心岗位需求,企业争抢关键技术人才:算法工程师(2.5%)居首、嵌入式软件开发(1.1%)、硬件工程师(1.2%)等合计占比超8%。

销售职能类岗位持续占主导地位,销售工程师(2.1%)、销售代表(1.7%)、大客户销售(0.8%)等合计占比超7%。企业市场扩张对复合型销售人才需求增加,更看重毕业生的技术+沟通能力。

适合文科生“软技能”入行的基础职能岗位占比均衡,人力资源(2.1%)、财务(1.3%)、行政(1.1%)、采购(0.9%)等支持类岗位均占1%-2%。

2025届应届生岗位需求:高学历人才需求略降,本科占比仍最高
49ff91d497459e75beda73a0233e49ab.png
无论是2024年下半年还是2025年上半年,本科学历的需求占比最高,虽然略有下降(从63.7%降至63.5%)但依然是市场需求主流。

硕士学历的需求从20.3%下降到了17.4%,反映出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趋于平稳或某些行业饱和。

求职市场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所增长:大专学历的需求从8.5%上升到11%。

2025届应届生城市需求:头部城市垄断、新一线城市突围
0a8b8db2ef9697b7670434897fa72624.png
“京沪广深”依托经济密度、产业总部聚集及政策资源、持续吸纳高端岗位,合计占比39.2%

杭州(5.0%)、成都(3.7%)凭借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快速攀升,政策红利(如人才补贴)加速人才流入。

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占比超30%,产业链联动催生大量配套岗位。中西部枢纽城市(成渝、武汉、西安)借力产业专业与基建升级进入榜单。


毕业生择业意向
大学生更倾向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同时兼顾稳定性和社会价值,稳定职位的需求依然是主流。一线城市选择占毕业生主导地位,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科技制造双核主导大学生就业流向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强倾向技术密集型和高成长性行业:

f9c50fca608d3af94b70a377a05dd3b9.png
IT、互联网、游戏行业投递占比最高(19.2%),该领域对年轻人吸引力大,岗位数量多、发展前景广,近几年是应届生持续热门选择。

随着科技产业持续发展,尤其是芯片、5G等热点推动,电子、通信、半导体紧随其后(12.8%),大学生对相关行业投递也比较积极。

传统制造业仍具有吸引力,仍旧是工科类毕业生的就业主方向:机械/制造(9.9%)、汽车(5.2%)等行业保持一定热度。
医疗健康(8.5%)、能源/化工/环保(7.9%),显示着大学生对医疗健康、能源环保等民生及国家战略行业的关注。

房地产/建筑(7.4%)、金融(6.6%)等传统热门行业热度下降,虽然仍有一定比例,但较于前几年有所降温。

职能岗位领衔,管培技术并热
从毕业生投递岗位来看,人力资源(4.4%)、财务(4.2%)等传统智能岗位占比最高,这类岗位通常不限专业且招聘量大,可见大学生对稳定、门槛适中岗位的偏好。

管培生(3.5%)位列第三,其清晰的晋升路径和大平台资源,逐渐成为应届生的争夺重点。

2eb37ff2335d96f8ee1dc1dbadff4653.png
理工科生就业聚焦核心技术领域,机械、电气工程师等技术岗位占比中等,可见竞争之激烈。

此外,产品经理,电商运营等岗位虽占比低,但互联网与数字化行业对人才的持续吸纳潜力将持续增大。

超一线领跑、新一线崛起、区域集群分化
整体来看,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高的城市进行就业,尤其是能够提供广阔职业发展空间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b2e410db778b35bf3d1d53deebd93fe0.png
上海(17.8%)、深圳(14.4%)、北京(12.4%)和广州(9.8%)占据了前4名,一线城市占主导地位。

新一线城市也显示出较强的吸引力:杭州(8.4%)、苏州(5.1%)、成都(3.6%)、成都(3.5%)等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创新创业环境良好,逐渐成为年轻人就业的新选择!


低年级考生择校择专业新趋势
从2025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数据可以看出:各行各业招聘时仍侧重对学历的要求,尤其管理类、金融、法律行业竞争激烈,名校效应显著,“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更具优势。考生及家长定位院校时京可能的选择高于目前成绩的目标,并努力冲刺!

在目标专业选择时,关注新兴领域,如碳中和、智慧医疗等政策导向行业,优先选择“技术+管理”复合型专业。并理性看待热门专业,避免扎堆短期热门专业(如计算机),注重长期职业规划与技能积累!

此外,从2025年高校新增招生专业、双学位项目、“实验班”、“菁英班”的优化及最新招录数据,也能看到考生及家长对“数字+”、“AI”、“智能”、“联合培养”、“小班+双导师制”等专业/项目的报考热度!


选择大于努力!从现在就要开始!
无论是高一选科,还是高二高三择校和择专业,都是需要考生和家长慎重考虑和多方面思考再做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