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3.5万人或滑档专科!四川本科B段首次征集名额1.2万,预计4万人参与征集

[复制链接]
查看427 | 回复0 | 昨天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的全国高校在川招生计划(主要指本科提前批、本科批),发现,今年四川本科线上的考生,最终有3.5万人左右可能会从本科滑档到专科。

01按上线数和招生计划统计
先根据6月中下旬官方公布的招生计划来统计。这是考试主管部门和各大高校根据每年四川考生人数、省控线、本科上线率等,提前规划好的准确数据。
物理类本科人数:438分(省控线)以上考生207063人,但实际招生计划为184527人。预计物理类有22536人滑档。

194562071a032095fdb2cba14addffc6.png

历史类本科人数:467分(省控线)以上考生70656人,实际招生计划为58778人。预计有11878人,从本科掉档到专科参加录取。


340fec9822d176b85eb9b6ac326fd3f1.png

以上品叠:物理类+历史类滑档人数:22536+11878=34414人。
如果觉得数据单一不可信,也可以从本科上线总人数和总招生计划来相互印证。
物理类和历史类本科总上线人数为277719人(官方),高校总招生计划为243305人(民间某专业权威机构统计数据),可以佐证,数据一致:

滑档人数:277719人—243305人=34414人


29f371e7141ee098ac6b5ae3fdf89bc2.jpg

02
按实际录取数人数统计

或许有人说,有34414个本科生滑档到专科,有点吓人。其实不奇怪,跟往年相比,算温柔的了。

因为,考试主管部门也要业绩啊,为了本科率、重本率(今年没有了),可谓殚精竭虑,每年都在跟高校博弈,说服高校增加在川招生计划,因为咱四川娃娃聪明啊。这不,本科B段物理类就增加了1038个计划,历史类增加了437个计划,总计增加了1525个计划。1525个川娃子,就此改变命运。

如果你觉得滑档人数还不可信,官方又不告诉你准确数据,那么,咱也可以从实际录取人数和招生计划对比,来印证前述本科滑档数据。
看下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B段的实际录取人数,跟招生计划的对比,就窥见一斑了。

1、本科提前批录取人数
根据考试主管部门公布的录取情况,本科提前批录取数据如下:
A段:共投档4919人。
B段:61所高校1762个院校专业组参加录取,计划满足率达99.68%。虽然B段具体计划数未公开,但结合投档满足率及缺额征集以及往年录取情况,今年计划预计超3000人。
此外,本科提前批除了A段和B段外,还包括国家专项和高校专项等小规模招生计划,官方仍然没有公布数据,但参照往年计划,预计324人(民间专业统计)。

品叠以上三个数据,本科提前批(实际已录人数):8000人+324人=8324人

2、本科批B段录取人数
按照考试部门7月26日公布的数据,本科批B段第一轮投档共计投出22.19万份档案。
目前,本科批B段正在进行录取后分第一轮征集志愿,共剩余12562个名额。我们可以美好地假设,即便四轮征集,参与征集志愿的考生都能被本科录取,那么:

本科批B段实际录取人数:22.19+12562=234462人

综合本科提前批A段和本科批B段,实际录取人数为:8324人+234462人=242786人。

有了以上两大实际录取数据,我们再来做一个减法:

277719人(本科总招生计划)—242786人(实际已录取人数)=34933人(滑档人数)。



a893fbe319d13496f0ecfa5ce11cbbc4.jpg
▲图据网络




03
3.5万左右考生滑档到专科
以上两种统计方式,最终结果大同小异。一种滑档人数34414人,一种滑档人数为34933人。两者相差519人,大致相当没准,考试主管部门还在要求高校增加招生计划,以主管部门对四川娃的责任感,完全有可能。所以519人这个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正在进行本科批B段征集志愿(最后一次征集),将是本科线考生的最后机会。如果不幸滑档,也没关系,还有专科批录取。不管本科还是专科,确保你有大学可读。

2025
考生被投档后有哪些因素会造成退档?
一是,考生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所报专业录取分数且不服从专业调剂;
二是,考生存在不符合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要求。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拟报高校招生章程,防止因误报而被退档。
被高校退档的考生不影响考生后续批次录取。考生还可参加本批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将高校未录满的计划公布补征志愿)或后续批次的投档录取。   已被录取的考生,不能参加后续志愿投档录取。


2025
14种滑档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01
政策性落榜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压线未必被录取,一般在“压线过”考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b0fb8f5e34d57e3682d9d14b80814945.png 郑州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预防对策:

①“边缘生”尽量选择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剔。
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④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提档。

02
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专业标准
进档后被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章程》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d0322315b3217aa30f9703b318deba6a.png 新乡医学院2024年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预防对策: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03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很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


39dc7a000748e15d65c69bf97bc67beb.png 首都医科大学2024年招生章程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外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04只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分
目前有一部分大学,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如果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位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1343b5fc3649a44c91ae9c10fa7f7f03.png 河南理工大学2024年招生章程

预防对策: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和位次。

05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

造成“大小年”原因是考生只参考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③宣传力度;   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   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①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06高估自身实力,只选“三热”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07忽视有特殊类型招生计划的院校
这类招生计划,对考生特长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尽管招生数量少,但也有不少较好的特色专业。如综合评价招生、强基计划等,对考生的要求较高,但对优生群体来说,增加了录取的机率。

预防对策:建议填报此类院校,扩大院校与专业的选择范围。

08忽视本科二批院校的填报
本科二批院校数量大,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其毕业就业情况好于一些本科一批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预防对策:重视填报好本科二批院校,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09过分重视专业
考生对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局限于热门专业。

预防对策:
①志愿组合中,要重视梯度,既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
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的分数差距。

10没有分析透彻院校《招生章程》
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
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

预防对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二是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四是选择专业面要宽。

11没有正确理解高招录取关键环节而退档
没理解平行志愿的概念,认为平行志愿是第一个志愿即便被退档了,还能继续被第二、三、四专业录取,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平行志愿投档后也有退档风险。考生的体检、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不符合高校要求的,都有可能造成退档。这些因素由高校根据招生需要自主设定,并在高校招生章程中公布。
退档考生不能再补投到后面的专业平行志愿,只能参加下一批次或征集志愿的志愿填报和投档。

12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有些考生认为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录取的机率大,但实际的情况是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预防对策:立足长远,扩大录取机率。省外院校录取人数少相对报考的人数也较少。

13考生定位不准,院校“扁平”,造成滑档
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顺序,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个志愿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浪费了录取机会,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造成整体滑档的问题。
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

预防对策: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
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

14分数排名低且不服从调剂
实行平行志愿的学校,也会存在低分退档的情况,这是考生错误评估自身实力,非要读某个专业不可,但该专业录取分又高于其分数。分数排名低且不服从调剂,就会造成退档。

预防对策:
①尽量选择服从调剂;
②注意查看院校专业招生计划和往年专业最低录取排名,评估自身分数是否可以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