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强化对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监管

[复制链接]
查看9757 | 回复0 | 2021-10-27 12: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乐、舞蹈、器乐、书画……“双减”落地后,传统学科类培训骤然降温,少儿艺术类培训却越发火热。甚至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转型时,也将重心放在了艺体类培训,因为“这块的监管相对松一些”。

但这种“松”的状态可能很快要改变了。


c5342ffa66b08ff4bd49e22cb10e8b19.png
图源视觉中国

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文,明确提出“强化对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监管,将办学宗旨、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办学经费、教师队伍、教学计划等纳入考核,并对师资质量、教学内容、收费标准、用户体验等进行动态的综合考评,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结合当下艺体类教育所存在的师资混乱、收费不受限、应试化倾向等问题,再来看《人民日报》的发文的话,“艺体类机构的监管,已经在路上了”。

最新:
《人民日报》发文
明确提出针对艺术机构的多项规范

在学科类培训机构得到大力规范整顿后,艺体类机构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正在被重视。
10月20日,《人民日报》发文,对校外艺术教育提出新要求。


5767870a7a7a9fbf2f9968878efdca71.png
《人民日报》截图

文章提到,当前,校外艺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影响美育发展的问题,需要主管部门、艺术院校、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等多方力量协同推动解决。记者梳理了一下,值得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校外艺术教育机构要坚持以美育人,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一些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将艺术考级、艺术高考作为艺术学习的主要目标,忽略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提升。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摒弃功利性、技术化的培养理念,引导学生在美的体验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向着全面培养艺术技能、艺术兴趣、艺术感受力、艺术理解力、艺术表达力、艺术创造力的方向转变。

解读:此举要破的就是现在市面上层出不穷的“艺术应试”“体育应试”的倾向,毕竟,学生们不能从学科类补课的坑里跳出来,又掉进艺体考试的坑。

第二,艺术院校要通过改善艺术考级制、增强师资力量等方式,为校外艺术教育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艺术考级制度设置的初衷是为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现行艺术考级教材通常侧重技能和作品的考查,未提供明确的评价标准。此外,艺术考级评委也缺乏相应的履职培训。以艺术院校为主体的考级单位要以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为评价依据,不断改进考级内容和形式,并从考级理念、内容、评分标准等方面对评委进行系统培训。此外,艺术院校还应承担起培训校外艺术教师的任务,切实提高师资水平和校外艺术教育质量。

解读:此举要破的,一是目前艺术考级所存在的形态陈旧、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二是还要破解如今市面上鱼龙混杂的各种社会类考级乱象,让艺术类考级回归教育,回归艺。

第三,主管部门要建立校外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强化行政监管。可从3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明确艺术考级评价标准。综合考虑既有考级规模、师资力量、学科结构、单位性质、社会影响力等因素,严格遴选艺术考级牵头单位,并由牵头单位协同其他考级单位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
二是建立校外艺术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实现校外艺术教师持证上岗,保证师资质量;
三是完善校外艺术教育监管机制。强化对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监管,将办学宗旨、教学场所、设施设备、办学经费、教师队伍、教学计划等纳入考核,并对师资质量、教学内容、收费标准、用户体验等进行动态的综合考评,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解读:艺体类的师资有多混乱?连健身房都能立刻转型做体能培训,这和当初的学科类培训几乎如出一辙。因此,结合第三点来看,艺术类机构未来也会在场地要求、资金监管、师资队伍、超前教学等问题上得到规范。

第四,发展校外艺术教育,主管部门、艺术院校和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应协同一致、精准发力,共同推动形成规范有序、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全新格局。

回顾:
“双减”政策利好社会艺术培训
社会艺术培训监管进一步趋严

7月,随着“双减”政策出台,K12遭受重创,社会艺术体育类培训迎来利好。
但家长们也很快发现,部分艺术培训的套路,不比学科类机构的套路少,给人满满的“生意”之感。

以所谓的考证评级为例,部分考级既无门槛、亦无标准,只要有固定场地和资质证明即可得到授权,一次报名费确实数百上千元,一轮一轮考下来,无论财力还是精力,对孩子和家长都是沉重负担。


9e5d14ac163a8912bac28f093cea6ec8.jpg
图源新华社

甚至有些所谓考级,家长花了精力,花了钱,到头来却不知这样的考级到底有没有含金量。

事实上,“双减”政策在对学科类培训落下重锤的时候,对社会艺术培训等非学科机构的管理也在趋严。同时,对上述问题,相关部门一直在整治。比如,文旅部曾专门发布规定,对艺术考级的审批行为、备案制度、考官审核等作出要求。每隔一段时间,民政部也会公布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目前,除了学科类培训,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文化艺术类、体育类、职业技能类、科技类等培训机构实施归口管理,加强事中事后常态化监管,用证件给艺术培训机构戴上了一道“紧箍咒”。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双减”出台后两个月,艺考考级也迎来了新变革。

9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简称《艺考指导意见》),根据这份意见,未来的高考艺考将迎来诸多重大变化,如扩大统考和压缩校考,不再设立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文化课成绩逐步提高等。

专家:
校内美育2.0体系
核心也是“回归校园主战场”

为推动中小学美育发展,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此时美育尚处于“1.0时代”。
《意见》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而在“双减”出台前4个月,美育教育迎来2.0迭代升级。

2021年3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学科交叉与新文科视野:中国美育2.0普及审美观念与测量方法》高峰论坛。

论坛中提到,新时代美育工作将融合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审美情趣、创意表达的能力,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促进教学规范化与评价体系标准化。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杰副教授还对校内美育2.0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她称:2.0体系标志着国内教育进入了全面教育的时代,以艺术核心素养为导向时代。由于长时间受师资限制,以往校内常见的只有音乐、美术课,改革后国家文件提出,学校要开全开齐五门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传媒艺术),大力推行多维度的美育教育。这被理解为,美育也将和学科学习一样,回归校园主阵地。

美育2.0还提出一个基础和前提,就是教学的规范化。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所),正在逐步对全国艺术培训机构进行规范,他们的任务就是为校园、社区等输送更多有质量的教育产品和服务。

“新的课标实施后,校内需要向社会购买教育服务。社会教育就要规范,按照教育部门的标准衡量,对不合格的艺术培训机构慢慢淘汰。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对社会的教育进行规范和评估,对于不符合教育要求,评估不合格的机构不给予营业的资格。社会教师的师资培训也是这次改革中的重要工作,由于社会需要大量的老师,我们计划让原有艺术教师接受培训后,转型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也能为校内服务。”王杰解释道。

有业内人士分析,“双减”政策为社会艺术培训带来机遇,但挑战也已经近在眼前,如何顺势而为,如何不走学科类机构的老路,值得每一位机构从业者认真思考。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