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身在美国的妈妈论证中国为什么教育会这么卷
廖老师前两天看了一个叫“万有妈力”公众号的文章,他从一个居住在海外的家长视觉对比了一下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从他的角度分析了一下中国教育内卷的原因,以下是他的原文。我为什么一直叫大家不要在上海买学区房?
因为国内所谓的学区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区房。
什么是学区房?就是你这个地方居民素质高,收入高,交税多,教育经费充足,于是,学校就好。
怎样的学校叫好学校呢?国内也只有一个标准,升学好。
但是好的学校其实有很多维度的,师生比,教师高学历比例,硬件……当然也包括生源。
好的社区就有好的生源,就有财力批2亿美金预算的学校,就有能力请到更多更好的老师……这才叫学区房。它是从下往上的概念。你听听公办都免费,它其实是从你的房产税里拨费用的。多交多得,少交少得。
就好像我朋友说不好的社区警力都不足,好的社区你早上一个人跑步跑着跑着有个警察给你护跑。
美国的学区房是有逻辑的。中国的学区房没有这样的逻辑。我劝大家不要为此付出高溢价。
我朋友还给我理了一个逻辑,说如果是买学区房,就去买那种豪宅区的小房子。因为一片区域豪宅多,户数就少,孩子总数也就少,有钱人的小孩有些去读私立,但是房产税是按照房产价值来收的。最后可能一堆富豪供出来的那所公办学校,华丽程度丝毫不亚于私立,你家孩子免费就读。
回头说到,如果你在美国生活在一个还可以的社区。你其实并不需要买房,租房也可以,提供水电单就可以入住。
我今天问了两个当地的孩子,二年级,他们说我们刚刚开始学乘法,除法还没有学呢!
但是,急什么呢?
我们哥哥小时候去农村,被说成是笨蛋,因为村里的小孩很多都会从1算到100了,我们没有教过数数。可是这个重要吗?
提前学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实在不知道学什么,又望子成龙,就只能单科目往下学。很多家长心中其实只有语数英。这是见识不够造成的。
另一种是,考学需要。很多考学确实需要提前的知识。为什么他要你提前呢?那你一进去,他就跳过教这部分内容了呗。所以你说国内名校具体有什么了不起的?还真的没有。人家教学了A,现在进入B的孩子。你一进来要求人家孩子B已经会了,直接往C教。
我有时候觉得我都可以办名校,只要墙上挂一个“追求卓越”的匾,人家做存量市场,我做潜在市场。人家办学校是开农家乐,养鸡杀鸡熬鸡汤,累死了,还被人嫌弃土。我办学校是预制菜,菜买回来微波炉转一下就可以卖。米其林大厨只要给我提供图片,都不用真的来上班。
人家的口碑积累在售后,用完我说好不好。我的口碑积累在售前,海报好看,大厨人帅……听说很好,也就够了。学校每年能招多少人?让读过的人都说好,远远不如让没有来读的人都说好,杠杆大啊。
综上,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孩子提前学,学的很苦,(学的很开心,进度飞快,停不下来,另当别论)。但凡学的很苦,家长要想清楚。要么就是你们真的不懂,见识不够,应该去拓展见识。还有一种,就是你在为名校准备他们的预制菜。人为刀俎,咱娃鱼肉。
我们弟弟一直在跟那些考上外的孩子一起学数学。我们学的比较佛,因为我们也不准备考上外。但是上外体系现在特别重视数学。所以就跟着学着。
前阵子放榜,我就觉得太残酷了。这都是多么优秀的娃啊!也有没有鸡进去的。就算鸡进去,最后能考上美国顶尖名校的,还是凤毛麟角。
以上是原文的内容。
廖老师也见识了一些所谓的学霸(成外年级前十,嘉祥年级第一、七中林荫年级前20),身边也有朋友孩子上小学就被冠以“学霸”头衔的,当然更多的孩子是学着学着出问题的,厌学叛逆等等。个人认为虽然言辞犀利,但也不无道理。
这篇文章主要说到了学区房和提前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学区房,我和文章的观点不同,中国现行体制下,学区房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教育资源不均衡是个事实,有条件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呢?作者本身也还是会追求上外,不是吗?廖老师小时候就经历过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农村的过程,对教育资源的重要性有绝对的发言权,现在很多成都小学的课表一拉出来,大家也可以看到差距有多大。当然了,学区房概念主要对小学和初中有用处,对高中的用处是有所减弱的,但也不是没有,指标到校就是体现学区房政策的一种。
那提前学呢?你们怎么看?相信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上过小升初衔接班,每年暑假也都是提前学习了下学期内容的吧?但是,作者的提前学和认知有关,还不是仅仅说的学习一些内容,到底怎么样的“提前学”是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提升有长远意义的呢?这一个就作为思考题送给大家吧?
页:
[1]